close
預防骨質疏鬆海報
預防骨質疏鬆海報
預防骨質疏鬆海報
預防骨質疏鬆海報

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20至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,之後骨量逐漸減少,若骨量流失過多使骨骼形成許多孔隙,就是所謂的「骨質疏鬆」。國民健康署提醒,預防「骨質疏鬆」最佳時機應該從年輕開始,不再只有老年人需要注意,年輕族群一樣不可輕忽。

 

骨質疏鬆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有些中高齡患者,可能只出現身高變矮、駝背等外觀變化,民眾多不以為意,不過一旦發生跌倒,或是突然過猛外力,就可能造成骨折,引發嚴重的疼痛、無法行動、失能等現象,嚴重影響健康生活品質。根據國健署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發現,65歲以上民眾的骨質密度,至少有一個部位量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為14.1%,大約是每7個人就有1人存在骨質疏鬆,同時女性高於男性,且隨年紀逐漸增加。

 

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李惠蘭科長表示,要從年輕開始存「骨本」,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健康生活型態,包括均衡飲食、適度曬太陽、避免抽菸及荷重運動,其中運動像是慢跑、健走及舉啞鈴操等都可以,依照自己可以負荷的方式來進行,這樣的荷重運動不僅可以增加骨質密度,更會強健肌肉與身體平衡,身體就比較能夠避免跌倒的情形發生。

 

國健署呼籲民眾,「預防骨鬆」能夠從自己的生活上做改變與調整,其實就能夠很有效預防骨鬆症的發生,也期望民眾從年輕開始存骨本抗骨鬆,贏在老年勝利組。